裡山塾體驗活動|里山散策

里山散策里山小旅行活動照片

「里山」是哪一座山呢?!加里山?阿里山?

其實「里山」這個來自日本的外來語(satoyama),指的就是存在台灣各地的淺山丘陵之地景環境,在這裡住著幾世代以農業、林業為生,過著自給自足的里山人家。在這裡住著以溪流、草原、農田、林木為家的上千上百種生物。在這裡長著喜歡濕暖、或乾旱季分明的植物。在這裡有著隱藏著人與自然互利共生的里山生活智慧。

當你未深入了解前,或許會說那是跟不上時代的落伍生活,但當你真正體驗認識後,你會驚訝於早期人們對於自然觀察細微,所發展出運用自然資源的智慧![……]

(繼續閱讀…)

里山小旅行|路線A.拜訪里山人家

▍認識里山人家自給自足生活

不知你是否曾經思考過,自己的一日生活,需要多少人共同支應?單純的一日三餐,其實一點都不簡單呢!我們會需要廚師來煮食、農夫種稻種菜,畜牧者養雞養豬、漁夫出海抓魚或養魚。更需要送貨員、生產調味料工廠,甚至是瓦斯、電廠等能源生產。這一切需要非常非常多人一起「分工合作」,才能端出我們的一日三餐!

但,若我們自己上山撿柴,燒火煮飯、煮水,吃自己種的米、菜,自己養的雞、鴨,自己撈的魚蝦,這樣的一日三餐,好像不僅單純許多,生活也頗有意思。如何讓一頓飯吃起來津津有味,而且[……]

(繼續閱讀…)

產地旬味GO!雲嘉呷蚵仔

產地旬味GO!雲嘉呷蚵仔產地旬味GO!雲嘉呷蚵仔活動照片

夜市裡的國民小吃「蚵仔煎」相信曾經擄獲不少人的心。但說起蚵仔是怎麼養殖?如何覓食的?往往大家的腦袋就一片空白。從蚵苗供應到養殖收成,後端處理洗蚵、剖蚵甚至是運銷,嘉義東石可以說是集產業鏈於一身的重鎮,因此,也奠定我們所熟知的「東石蚵仔」的響亮名號。

蚵田在台灣,因應各地不同的生存條件,發展出非常不同的飼養方式喔!像是彰化芳苑的潮間帶,嘉義的外傘頂洲,台南七股潟湖….,都是牠所喜愛的環境。透過小小的蚵仔,卻可以令我們認識豐富的生態知識與牡蠣養殖技藝。

本次除了要到海港邊見識蚵田如何被打[……]

(繼續閱讀…)

裡山塾體驗活動|好食玉米限時批

好食玉米限時批

好食玉米限時批

黃澄澄、甜滋滋的水果玉米一向榮登孩子們熱愛的蔬菜前幾名。不過說到夜市碳烤玉米,糯玉米富有嚼勁的特質才最能體現它的美味。又,追劇神器「爆米花」則來自特別「爆裂種」的玉米才能啵!啵!啵!全世界玉米百百種,並且廣泛地運用在我們的食物或生活製品當中,甚至形成不同的飲食文化。在這個活動裡,我們不僅要來認識玉米,還要動手作夏日開胃的玉米餅呢。

不只是人類離不開它的好滋味,反之,玉米也相當仰賴人類而活喔!「與人相伴」、「與風同行」說的正是玉米演化的生存之道。其中的奧秘,課程中會為大家一一[……]

(繼續閱讀…)

產地旬味GO!菇菇大觀園

產地旬味GO!菇菇大觀園活動照片2

在台灣,現在一年四季餐餐都可以吃到美味的菇料理,不同種類的菇各有滋味與風采,適合不同質性的料理,或熬湯頭,或炸成點心,甚至還能做成養生飲品。菇,就是這樣一個平凡卻能帶來許多幸福的食材。

不過,這些菇的種植方式都一樣嗎?為什麼颱風來臨,菜價暴漲的時候,菇總能維持親民的價格,支撐著我們的飲食所需呢?藉由可愛的蕈菇,可以更加認識農業循環的概念和氣候變遷下的環境議題喔。再者,現代可能很少人知道,西餐料理中常見的「洋菇」在1960年代可曾經佔據台灣外匯相當重要的比例,裡山塾所在的「苑裡」更是當時的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