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與「雞蛋」是台灣飲食文化中,與常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元素。不過為什麼近年來,卻陸續爆發多起雞蛋的食安事件呢?其實,這些危機都與現代食物生產體系的變遷,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有關。譬如,越來越多的咖啡廳,佐以蛋糕烘焙小點。又或者,愛漂亮的天性讓我們研發更加豐富的化妝、保健用品,都讓我們的液蛋使用量急速上升。因此,為追求更高的產量,我們從以前農家生活,每家菜園旁都會有幾隻咕咕雞,逐漸轉變為大型工廠格子籠的飼養模式。食安的惡魔,就悄悄藏在這些變化之中。
人們看待食物的方式改變,同時也扭轉了[……]
「雞」與「雞蛋」是台灣飲食文化中,與常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元素。不過為什麼近年來,卻陸續爆發多起雞蛋的食安事件呢?其實,這些危機都與現代食物生產體系的變遷,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有關。譬如,越來越多的咖啡廳,佐以蛋糕烘焙小點。又或者,愛漂亮的天性讓我們研發更加豐富的化妝、保健用品,都讓我們的液蛋使用量急速上升。因此,為追求更高的產量,我們從以前農家生活,每家菜園旁都會有幾隻咕咕雞,逐漸轉變為大型工廠格子籠的飼養模式。食安的惡魔,就悄悄藏在這些變化之中。
人們看待食物的方式改變,同時也扭轉了[……]
烏魚,是雲林口湖冬季最耀眼的主角。從清晨四、五點漁工們捕撈的身影,到早晨支解魚身取卵的忙碌場景,還有烏魚子加工廠挑選、醃漬、曝曬、壓製、整形,這一連串繁複的工序與百花齊放的技藝,都只能在年尾短短的兩三周,才能一次窺見「烏金」產業背後的秘密。
1960年代起,口湖一路從農牧產業移轉至鰻魚、白蝦、烏魚、文蛤的養殖,在地經濟作物的變遷史,也正是台灣雲林沿海環境生態轉變的縮影。烏魚(鯔魚)在每年冬至前後十天迴游至台灣西部沿岸,一路由新竹北下,南至梓官。對溫度相當敏感的烏魚,無論是野[……]
夜市裡的國民小吃「蚵仔煎」相信曾經擄獲不少人的心。但說起蚵仔是怎麼養殖?如何覓食的?往往大家的腦袋就一片空白。從蚵苗供應到養殖收成,後端處理洗蚵、剖蚵甚至是運銷,嘉義東石可以說是集產業鏈於一身的重鎮,因此,也奠定我們所熟知的「東石蚵仔」的響亮名號。
蚵田在台灣,因應各地不同的生存條件,發展出非常不同的飼養方式喔!像是彰化芳苑的潮間帶,嘉義的外傘頂洲,台南七股潟湖….,都是牠所喜愛的環境。透過小小的蚵仔,卻可以令我們認識豐富的生態知識與牡蠣養殖技藝。
本次除了要到海港邊見識[……]
在台灣,現在一年四季餐餐都可以吃到美味的菇料理,不同種類的菇各有滋味與風采,適合不同質性的料理,或熬湯頭,或炸成點心,甚至還能做成養生飲品。菇,就是這樣一個平凡卻能帶來許多幸福的食材。
不過,這些菇的種植方式都一樣嗎?為什麼颱風來臨,菜價暴漲的時候,菇總能維持親民的價格,支撐著我們的飲食所需呢?藉由可愛的蕈菇,可以更加認識農業循環的概念和氣候變遷下的環境議題喔。再者,現代可能很少人知道,西餐料理中常見的「洋菇」在1960年代可曾經佔據台灣外匯相當重要的比例,裡山塾所在的「苑裡」更是[……]
遠遠望去遼闊的海景,和矗立其中的龜山島,是宜蘭頭城的一大特色。我們可能到過宜蘭賞鯨、登島,但應該沒有人在宜蘭外海賞櫻花蝦。目前全世界只有台灣東港、宜蘭外海和日本少數的海域才適合牠生存繁衍。這樣特殊的物種,除了把牠當餐桌上的美食享受,身為海島的子民,裡山塾希望帶大家看海、吃海也知海!
在台灣,櫻花蝦必須要有特殊許可的船隻才能補撈,它也是民間自主探討永續海洋議題的先驅典範。藉由這個特殊航程,不僅可以更貼近觀看櫻花蝦船工作的樣貌,見識討海人的捕蝦寶物,並且從龜山島外海的自然生態條件認識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