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山•講座

淺山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不僅豐富我們的餐桌,也豐富了我們的心靈。
音樂家在淺山自然環境中豐富自己的創作,研究者在此研究野生動物、環境生態甚至淺山的聲音表情,有業者追尋淺山物產的特殊風味,更有工藝研究者在淺山尋找各種纖維素材的運用!

我們特地安排了六位與淺山自然環境互動的夥伴,透過各自專精的領域,帶給大家更豐富的淺山視野!對了,還有一位您可以在音樂演出中,邊聽音樂邊聽他述說自己創作的故事喔!

4/10(日) 16:15 與野孩們不期而遇的瞬間—鄭樵(環境教育工作者)

野地監測常用的紅外線自動相機,究竟是如何捕捉到神出鬼沒的野生動物身影呢?裡山塾過去架設的鏡頭底下,又收錄到了哪些千奇百怪、搔首弄姿的「野孩子」呢?讓我們一起跟著樵樵老師,欣賞精彩的野地紀錄、聽聽鏡頭底下動物們的故事!
講座結束後,還有淺山動物的DIY手作課程,一起來把自己創作的野孩帶回家吧!

4/16(六) 15:00 穿越淺山愛上蟻–孫敬閔(中興大學昆蟲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只聞其蹤不見其影的淺山神祕客—穿山甲,究竟是怎麼度過牠的一天呢?

「孫敬閔」老師是首次拍到穿山甲野外生育紀錄的研究員,也在穿山甲研究上締造許多「第一次」的紀錄與有趣的親身經歷,這次讓我們跟著孫老師的視角進入穿山甲的世界,並一探研究員的穿穿追蹤日常吧!

4/17(六) 16:15 淺山植織誌–徐邦寧(環境教育與自然纖維工作者)

環境教育的背景,加上居住於淺山環境十餘年,自2017年起陸續踏上月桃、黃槿、構樹、藺草等自然纖維處理及編織的路途。自生活周遭植物取經,不僅豐富有趣更帶著傳承先民所留下來的生態智慧。這種慢又傳統的事情有時說不上嘴但卻又很迷人。到底,淺山裡有哪些可以取材的纖維植物,纖維處理人的日常都在做什麼呢?歡迎您一同來聆聽。
講座後更精心安排一場植物纖維的體驗活動,機會難得,快來聽演講、動手做,感受淺山植物的纖魅力!

4/23(六) 15:00 溪啊為何你這樣流?–劉奇璋(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在教室裡該怎麼認識溪流呢?沒關係,那就直接把一條溪搬來你面前吧!

熱愛溪流、熱愛釣魚,也熱愛動手實作的台大森林系教授劉奇璋老師(aka被森林系教授耽誤的釣魚狂人),帶著研究室團隊親自開發的Stream Table科普實驗教具,邀請大家一起動手實(ㄨㄢˊ)驗(ㄕㄚ)來認識台灣溪流的特性,幫助淡水魚蝦蟹突破河段上中下游的層層關卡!

4/24(日) 15:00 土裡土氣的淺山氣味追尋–殷嘉蔓(桂gui l Taiwancinnamon)

在端出一顆顆熱銷的大人系甜點–肉桂捲的背後,其實有著對台灣在地風味的追尋、還有對環境、與土地的愛!

這次特展選物店合作品牌「桂gui」的創辦人– Mia殷嘉蔓應邀前來,親自分享台灣原生土肉桂葉氣味解析、與桂gui的山林復育大計。

4/24(日) 16:15 淺山的聲音,淺山的心情—柯智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你曾想像過在野地中放下警戒、閉上眼睛,全神貫注的傾聽與感受自然的聲響嗎?
聲音在我們的世界裡無所不在,卻也時常未曾側耳細聽。那些絮語訴說著生命繁衍的故事、揭示了環境變遷的跡象。
專長生態聲學與野生生物族群監測的柯智仁研究員,同時也是對台灣鳥類聲音紀錄有良多貢獻的鳥音狂熱份子,用他數年來在野地蒐集的聲音紀錄,帶我們聆聽淺山的聲音、感受淺山的心情。

請點選以下連結,深入了解吃山特展:
吃山•展間簡介 l 吃山•選物店 l 吃山•劇團演出 l 吃山•講座 l 吃山•音樂演出 l
吃山•繪本故事時間 l 吃山•手作體驗 l 吃山•餐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