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埔 里山聚落 食與農行動計畫」是由觀樹教育基金會於苗栗苑裡開啟的社區行動計畫,透過「裡山青果社」與「裡山小學堂」的運作,我們希望友善環境的觀念,可以透過食與農進入社區,打造符合里山環境永續精神的聚落。
2012年起,觀樹教育基金會在苗栗苑裡成立了「裡山塾」,在營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在蕉埔里這片淺山之間,果農以種植柑橘果樹為大宗,但大部分果農長期仰賴農藥與除草劑,耕作技術與外界脫節,重視產量但是銷售價格受制於大盤商,不僅農友利潤低,土壤與果園生態遭受破壞,對消費者與農友自身健康也不好,經常性施用除草劑的果園也對石虎等淺山的野生動物產生負面影響。
是以,促成柑橘產業友善環境轉型,藉此提昇食安、增加產值、讓農友耕作環境更健康,讓石虎等淺山野生動物得以繼續在此生息,是我們於2014年推動「裡山青果社」的關鍵。我們透過不斷邀請農改場研究員、柑橘專家來上課,讓農友了解草生栽培以及合理化栽培管理的概念,並逐步增加友善耕作技術,未來更要逐步走向有機種植。
2015年起,以發展友善環境技術為目標的「核心」農友群成立,除草生栽培外,相互約定限制年度農藥使用次數,並各自選出一項主要農產品進行農藥殘留檢驗。2016年起,我們開始在課程中加入生物炭的製作與運用、堆肥技術、微生物菌液肥以及作物整合管理等友善環境的技術。
2017年起,透過邀請專家到果園實際診斷,給予果農管理建議,並印證課堂所學,我們也開始在核心農友果園旁架設紅外線自動相機。經過兩年來的監測,不僅成功拍到鼬獾、白鼻心、穿山甲、藍腹鷴等,石虎更是數度入鏡,證實友善環境的果園也可以成為淺山動物與人類共享的棲地。
除了農友的實踐外,友善環境的觀念更要從小扎根!從2107年起我們與蕉埔國小合作,以中年級學生為對象,里山聚落的食與農為主題,啟動「裡山小學堂」課程計畫,讓聚落孩子們了解家鄉的美好。
「裡山小學堂」課程融入聚落的生產、生活與生態,以兩學年為期規劃三主軸的課程,每學年安排8次課程。一學年以食農教育為主軸,含跨兩學期四季的蔬菜種植,導入里山多元自耕的鄰家特性、食物保存智慧、傳統飲食等;第三學期以石虎保育為主軸,從認識石虎等淺生環境生態開始,到了解友善環境耕種可以在石虎與淺山保育發揮的角色;第四學期則以溪流守護為主題,帶領學生了解家鄉溪流與特有「埤圳灌溉系統」,藉由認識溪流水質與生態,了解安心的作物來自乾淨的水源!
透過暑假期間辦理的社區地圖營,學生一步一腳印實地走訪蕉埔聚落,透過紀錄與繪製社區地圖,讓孩子們發現故鄉的里山特性,聚落的生態與人文其實很精采!
「蕉埔 里山聚落 食與農」的改變是一條漫漫長路,目前「裡山青果社」已有六位核心農友,並有兩位農友願意朝有機種植邁進,且透過「裡山小學堂」的課程,小朋友更認識家鄉,也知道自己的家長,故鄉的長輩透過友善環境種植,為里山聚落環境永續持續努力!
故事還在繼續,我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