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山青果社」試辦計畫,雖然在2014年只有短短八個月的執行時間,但是在這八個月內我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也更熟悉在地的農友,讓我們可以更確知下一步或許可以怎麼走。
所以,第二年度的計畫執行策略上面,我們有了以下三個方向。
第一,過去一年的相處,我們發現,除了佳樂觀光果園的張寶山農友與邱樹勳農友之外,吉平休閒農場的邱吉平班長、吉利觀光果園的賴意晴農友(曾任農會總幹事,所我們都叫他「總幹事」)以及嚴紹榮農友的農園都不使用除草劑,李世清農友原本開春還是會使用一次除草劑,但是去年在參與苗栗產地小旅行之後,也決定不再使用除草劑。換言之,這幾個農友已經走在友善環境果園管理的第一個石階上了,下一步該怎麼走也就更加重要。所以,我們決定邀請張寶山、邱吉平、賴意晴、嚴紹榮與李世清5位農友開始嘗試「友善環境示範農園」!
「友善環境示範農園」並不要求農友一開始就要做到「有機」,但是以「有機」為預設終極目標,我們想要透過限定農友的農藥使用次數、方法等方式,並透過不斷上課進修與觀摩,來精進農友的管理方式,引導農友作更進一步的友善環境思考,畢竟,友善環境的理念為核心,才能真正觸發農友思考怎樣進行友善環境的管理。所以一月份起,我們就積極跟這5位農友討論,確認了第一個年度的「友善環境示範農園」規範,除不使用除草劑外,單種水果的年度農藥使用限定在五次以內且採果期前三個月即停止用藥,同時農友也要積極參與相關課程,並開始嘗試記錄自己的果園管理歷程,日後將透過裡山塾的協助公告上網。最後,我們與編列了經費協助農友進行農藥殘留檢驗(與農友各付一半),希望農友可以做到農藥零檢出。(不過,事實證明,事情沒有我們想的簡單…)
第二個方向是在農曆年前,我們邀約了農友舉辦「旺年會」…嗯,因為「忘」跟「望」兩字都有人使用,所以我們決定使用農民喜愛的「旺」字,這場活動敝基金會執行長也親自參與,我們發現,其實在地有不少農友都開放採果,於是由執行長敲定,我們今年要透過舉辦採果季來協助行銷在地水果。(不過,事實再次證明,事情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第三個方向是,繼續舉辦的講座,要盡量搭配農友耕作上的需要。所以農曆年一結束,2/7我們就邀請大湖悠然柑橘果園的呂世詮來教農友修枝作業。2/28配合農友施肥的需求邀請台中農改場賴文龍研究員來講解「柑橘果樹合理化施肥與土壤管理」,5/10則安排了台中農改場葉士財研究員來講「柑橘果樹病蟲害防治」。其實賴研究員跟葉研究員我們在前一年即曾邀請前來,但是如果說要彌補農友在果樹管理觀念與技術上的落差,僅靠一次兩小時的課程是不夠的,因此,我們希望透過邀請同一位講師、同一講題,重複上課的方式,希望可以盡量完整的把講師的觀念與技術,刻進我們自己與農友的腦袋裡!
然而這一年的「裡山塾」無比的忙碌,約從五月份開始,所有工作人員就身陷在各項計畫的執行上,往往久久才有辦法抽身出來,走訪農友、敦促農友繼續記錄果園管理日誌…很快的,我們就發現,中秋節快到了!預定要舉辦的「里山鄰家ㄟ保育市集」將會延至十月下旬,這五位示範農友共有大批文旦待售…我們決定協助農友行銷,因此我們把核心農友都找來一起討論,大家都同意一起來發展宅配銷售,並決議文旦以一箱十斤裝含運費及代收貨款手續費共500元,裡山塾則將訊息公告上網,希望吸引消費者一起來幫忙。我也叮囑大家,務必要兼顧賣相與品質,希望第一次就打出名聲!觀樹的夥伴們也都想盡辦法幫忙銷售,裡山塾也透過舉辦多場「里山柑橘香」活動,藉此促進買氣,甚至透過與朵尼小手烘焙合作,以文旦果醬為內線,推出「文旦酥」,相當受歡迎,只可惜文旦柚果醬相當費工,也限制了此項商品的生產能量。另外,苑裡新農大冠鷲則是協助賣出了約三百箱的文旦柚,當然農友自己也十分努力,終於,在中秋節前夕,除了部分品相較差、蟲蛀、規格外(文旦柚大小需在十兩以內為佳)的之外,大都販售完畢。我們也鬆了一口氣,但是….
中秋之後,下一個大宗水果即將上場—白柚,另外像是西施柚、紅柚、帝王柚也大約會在同一時間上場。我們將這些水果的銷售冀望在預定辦理的「採果季」季上,因此除了七月份邀請台南農改場張汶肇研究員來分享文旦柚的栽培管理之外,我們還在十月的第一天邀請樸食小舖前來教農友「專業」的果醬製作,希望讓採果季以及十月底辦理的「里山鄰家ㄟ保育市集」,水果商品可以更多樣化。
然而,自中秋以降,天氣一直處於高溫狀態,使今年的果實蠅危害十分嚴重,農友跟我反應,今年果實蠅誘引藥物的效果欠佳,果實蠅在水果上產卵之後,會促使果實提早成熟而落果,吉平休閒農場的主人邱班長就跟我說,原本預估有上千斤的綠皮葡萄柚因為果實蠅危害造成落果,真正可以採收時只剩下三百多斤。而後,十月的颱風沒有帶來強風,倒是帶來了不少雨水,這些雨水再度造成大白柚大戶—吉利觀光果園的大量白柚果蒂處裂果、落果,那兩個月,我幾乎很難在農友身上見到笑容…
在採果季的籌備上,也遇上了困難。大夥兒被年度的大計劃綁死,使得準備工作一再延宕。糟糕的是,我們到文旦產期才意識到,這幾個核心農友的水果種類,除了文旦之外,大白柚、西施柚、帝王柑、茂谷柑、砂糖橘跟桶柑等等都是分散在一、兩位農友的園子裡,產期也都是分散的,要辦成集中在短期內的活動邀請大家來採果,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轉而思考舉辦分散式的採果活動…
無論如何我們還是按照預定進度在採收期前一個月把農友的水果送驗,滿心預期大家應該都是農藥零檢出,畢竟依照農友們的果園管理日誌,大家都在三個月前就停藥了…然而,結果出來卻讓主辦此一計畫的夥伴阿富差點失眠!除嚴紹榮農友因為剩下桶柑,產期在隔年一月份,因此九月底送驗水果沒有意義之外,其餘四位農友僅佳樂觀光果園無農藥殘留,另外三位都驗出農藥殘留,其中兩位符合國家安全標準(亦即「吉園圃」認證標準),一位農友竟驗出兩種不得使用於柑橘的農藥!其實驗出的量分別是0.03ppm及0.01ppm(政府安全用藥法規值多為1ppm以上),微乎其微,但是因為不得使用,所以只要驗出0.01ppm即是違規。收到檢驗報告email的阿富顧不得已經半夜十二點,開始上午查詢這些農藥的進一步資訊,比對農友的管理日誌…隔天阿富馬上奔赴農友家,把檢驗結果告知,但是農友反應,這兩種農藥他們聽都沒聽過,想了又想,一方面懷疑會不會是附近的高爾夫球場草皮用藥污染了水源,還是隔壁的果園亂用藥?阿富也打電話詢問台中農改場葉士財研究員,發現這兩種農藥是用在蔬菜,因此最合理的解釋,是來自隔壁果園栽種蔬菜使用所致。
至於大家都在三個月前停止用藥,怎還會驗出殘留?葉研究員說,零殘留沒有那麼簡單,有些農園停藥超過半年都還驗的出來,葉研究員說,重要的是符合安全標準就可以了。「三個月前停藥,零殘留」,唉,我們竟是如此天真?至此,事情急轉直下,因為嚴重落果,等到採果季舉辦時,僅剩吉利觀光果園、佳樂觀光果園有較為大量的水果,而農藥殘留的疑慮籠罩,糾纏了我們的腳步。經過與示範農友們開會討論後,大家都同意,今年就不要辦「採果季」了。儘管這一家驗出不得使用農藥的農園,在我們採果送驗一週後,因為有電台願意協助宣傳販售,但是需要檢驗報告佐證,所以農友又自行採果送驗,檢驗結果已經驗不出農藥殘留,換句話說,當消費者拿到水果時,早已經沒有農藥殘留…但是,一切已成定局。
是啊,在這樣的路途上,哪有一帆風順的?挫折使人成長,我們沒有退縮,而是要從中汲取教訓。過往我們僅關注農藥使用次數與停藥時間點,卻忽略了農藥使用方式也可能影響殘留與否。因此,12/8我們邀請了苗栗農改場陳惠虹研究員來講授「柑橘果樹之安全用藥」。額外的收穫是,林老師對於柑橘用藥也十分熟稔,甚至在演講中分享了一些非傳統農藥的果樹照顧方式,例如運用無毒的波爾多液來進行果園清園消毒作業。原來好講師不需遠求!
另外,在農藥殘留量控制上是不是一定要達到零檢出也讓我們重新反思。當然,農藥零檢出確實更棒,但是對於達到吉園圃標準的農友,也應該支持。另外,鄰田污染在人口稠密的台灣確實是難以迴避的問題,儘管農友再怎麼有心,往往也很難去干涉鄰田農人的用藥方法與時機,這一點,還是需要努力去思考可以因應的對策,但是,我們是不是也不應該因為旁人的無心而去懲罰有心友善環境的農友呢?我想,重點還是在於耕作過程中農民友善環境的信念與作法,以及,怎樣讓消費大眾看見這些努力吧!
既然「農民友善環境的信念與作法」是關鍵,我們十分期望農友可以看見柑橘水果「有機種植」的可能性,為此,在12/17日,我們繼前一年的作法,繼續安排農友的產地學習活動。既然大部分農友嘴裡還是嚷嚷著「種水果不可能不用農藥啦!」那,我們就一起去看不用農藥的柑橘園吧!這一天上午,我們先走訪位在苗栗明德水庫旁的私人柚子園,地主自接手後,請彭博彥老師協助,採用自製堆肥與生物液肥來回復文旦樹的健康,今年的產期是接手的第三年,彭老師說文旦柚不僅結實累累,且經過在地農夫的嘴巴認證,口感與風味都很好,只可惜產期早過,我們無法品嚐一二。走在果園裡可以發現土壤是鬆軟的,我們跟著鄭園主、彭老師走了果園一遭,之後到堆肥場看製作堆肥與液肥的方式,其實農友裡已有不少人具有自製液肥的方式,交流起來格外認真,透過這次學習,有些農友也燃起自己做堆肥的興趣來。
中午,我們在桃園石門水庫旁的一家餐廳用膳,離開餐廳,十分鐘後,我們到達「春耕有機農場」,這是已經獲得慈心有機認證的農場,柑橘均供貨給里仁有機商店。主人吳國樑先生先在其集貨場與我們進行理念的交流,苦口婆心的述說台灣有機耕種的困境與未來發展方向。在吳國樑老師的想法中,目前台灣在談的有機農業事實上都已經落伍了,未來需要發展的是生物農業,而土壤中的微生物是生物農業的關鍵。在耕作技術上,吳老師十分重視果園的觀察,只要有空,吳老師幾乎都在他的果園裡查看,像是努力要參透一本天書一般,透過他自己的觀察進一步思考解決的方式,譬如在防治果實蠅上面,一般有
機作法都會提到必須撿拾落果並處理掉,避免果實蠅在園子裡孵化,但是吳老師透過觀察發現只要以除草機打破柑橘果皮,加速果實腐爛,果實蠅就無法順利孵化。另外,在誘引藥物的吊掛上,吳老師發現牛奶瓶的效果最好,且在表面裹上保鮮膜,因此藥劑是噴在保鮮膜上,需要更換時連同保鮮膜一起換掉,避免藥劑新舊交雜影響藥效,另外,還在牛奶瓶上加上屋頂,避免雨水沖淡藥劑的效果。吳老師所使用的進口有機肥也引起了農友們極大的興趣。但是最吸引大家的,應該還是水果的風味,十二月中旬,海梨柑理當尚未成熟,但是吳老師園子裡的海梨柑果實不僅酸甜適中,風味很好,吃完嘴裡還會回甘呢!很難相信這是尚未完全成熟的橘子風味!
回程的路上,農友分成兩派,一邊是呼朋引伴想要一起做堆肥,另一半則是相揪要團購吳老師的進口有機肥。我想,農友應該漸漸看到土壤的重要性了吧?畢竟草生栽培對農友來說,最大的意義就是可以把土壤照顧起來,恢復土壤的生機,自製堆肥或使用好的有機肥料,也可以讓土壤恢復健康。
2015這一年,就在這場精采的產地學習之旅後結束,儘管中間面對了一些挫折,但是在友善環境的這條路上,我們找到了夥伴,大家也願意嘗試不一樣的作法,踏上「友善環境示範果園」這一步。雖然接下來的挑戰還很多,但是我們相像農友們會繼續一起走,且會有更多的農友陸續加入這條路途,而「裡山塾」下一階段的任務,除了繼續跟農友探討友善環境柑橘產業的可能性之外,也該是讓消費大眾看見這些農有的時候了!所以未來這年,我們會勤於走訪農友,密集的報導,讓「裡山青果社」更被多民眾看見!
2016,在友善淺山環境生態,保護石虎,創造在地產業契機的路上,「裡山青果社」,讓我們,這也包括您—每一位消費者,一起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