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與「雞蛋」是台灣飲食文化中,與常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元素。不過為什麼近年來,卻陸續爆發多起雞蛋的食安事件呢?其實,這些危機都與現代食物生產體系的變遷,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有關。譬如,越來越多的咖啡廳,佐以蛋糕烘焙小點。又或者,愛漂亮的天性讓我們研發更加豐富的化妝、保健用品,都讓我們的液蛋使用量急速上升。因此,為追求更高的產量,我們從以前農家生活,每家菜園旁都會有幾隻咕咕雞,逐漸轉變為大型工廠格子籠的飼養模式。食安的惡魔,就悄悄藏在這些變化之中。
人們看待食物的方式改變,同時也扭轉了[……]
「雞」與「雞蛋」是台灣飲食文化中,與常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元素。不過為什麼近年來,卻陸續爆發多起雞蛋的食安事件呢?其實,這些危機都與現代食物生產體系的變遷,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有關。譬如,越來越多的咖啡廳,佐以蛋糕烘焙小點。又或者,愛漂亮的天性讓我們研發更加豐富的化妝、保健用品,都讓我們的液蛋使用量急速上升。因此,為追求更高的產量,我們從以前農家生活,每家菜園旁都會有幾隻咕咕雞,逐漸轉變為大型工廠格子籠的飼養模式。食安的惡魔,就悄悄藏在這些變化之中。
人們看待食物的方式改變,同時也扭轉了[……]
烏魚,是雲林口湖冬季最耀眼的主角。從清晨四、五點漁工們捕撈的身影,到早晨支解魚身取卵的忙碌場景,還有烏魚子加工廠挑選、醃漬、曝曬、壓製、整形,這一連串繁複的工序與百花齊放的技藝,都只能在年尾短短的兩三周,才能一次窺見「烏金」產業背後的秘密。
1960年代起,口湖一路從農牧產業移轉至鰻魚、白蝦、烏魚、文蛤的養殖,在地經濟作物的變遷史,也正是台灣雲林沿海環境生態轉變的縮影。烏魚(鯔魚)在每年冬至前後十天迴游至台灣西部沿岸,一路由新竹北下,南至梓官。對溫度相當敏感的烏魚,無論是野[……]
夜市裡的國民小吃「蚵仔煎」相信曾經擄獲不少人的心。但說起蚵仔是怎麼養殖?如何覓食的?往往大家的腦袋就一片空白。從蚵苗供應到養殖收成,後端處理洗蚵、剖蚵甚至是運銷,嘉義東石可以說是集產業鏈於一身的重鎮,因此,也奠定我們所熟知的「東石蚵仔」的響亮名號。
蚵田在台灣,因應各地不同的生存條件,發展出非常不同的飼養方式喔!像是彰化芳苑的潮間帶,嘉義的外傘頂洲,台南七股潟湖….,都是牠所喜愛的環境。透過小小的蚵仔,卻可以令我們認識豐富的生態知識與牡蠣養殖技藝。
本次除了要到海港邊見識[……]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溼地」原本為農耕地,因地勢較低且超抽地下水,地層嚴重下陷,導致海水倒灌而形成溼地。林務局以台灣首見的「生態休耕」政策,自2005年起承租其中約62公頃,進行溼地保育。
觀樹教育基金會受林務局委託,自2009年進駐成龍溼地執行「成龍溼地社區學習參與計畫」。即以「成龍溼地三代班」為核心,陪伴當地阿公阿嬤、爸爸媽媽與小孩子,透過各種活動與學習,共同去面對地層下陷的環境議題,重新連結與濕地的情感,激發[……]
黃澄澄、甜滋滋的水果玉米一向榮登孩子們熱愛的蔬菜前幾名。不過說到夜市碳烤玉米,糯玉米富有嚼勁的特質才最能體現它的美味。又,追劇神器「爆米花」則來自特別「爆裂種」的玉米才能啵!啵!啵!全世界玉米百百種,並且廣泛地運用在我們的食物或生活製品當中,甚至形成不同的飲食文化。在這個活動裡,我們不僅要來認識玉米,還要動手作夏日開胃的玉米餅呢。
不只是人類離不開它的好滋味,反之,玉米也相當仰賴人類而活喔!「與人相伴」、「與風同行」說的正是玉米演化的生存之道。其中的奧秘,課程中會為大家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