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活動照片

環境教育

推動優質的環境教育,以及建構示範型的環境學習中心為觀樹教育基金會的主要目標,直到現在,以及未來。

目前

「成龍濕地社區學習參與計畫」以「向濕地學習」為計畫核心,採「成龍濕地三代班」的概念,進行長期的社區陪伴與環境教育,並帶領成龍國小師生從事濕地探索教育活動,希望從小朋友開始,逐漸往上影響到其父母與祖父母等上兩代。

「裡山塾」述說「在苑裡的淺山丘陵環境中,挖掘里山智慧,學習人與環境和諧共存」的種種故事。「裡山塾」環境學習中心以「里山生活」及「食在很重要」兩個議題做為中心的環境教育發展主軸。

「草生栽培」,即管理、利用果園裡的草,來幫助農夫維持土地的健康、讓作物更強壯而不怕病蟲害,漸漸的當土壤愈健康的狀態下,農藥的使用量也會逐漸減少,也能強化作物對極端氣候的適應能力,農夫採收的果實也可以擁有更好的營養價值與風味。我們相信,當林農願意走向更為友善環境的耕種方式,山林環境的生態也會慢慢往正向的方向發展。

觀樹教育基金會即將啟動新計畫,期許能為台灣世世代代的孩子們,守護並打造一個凝結環境自然、食農文化的教育基地。實踐在自然中,自然能迎來心靈財富的寶藏。

曾經

觀樹教育基金會以「勝興車站」為中心,嘗試將此一「閒置空間」再利用為「環境教育的實踐場域」,透過各種解說、教育活動的辦理,帶領當地的商家、住民、在地的學校、來訪的遊客,一同來瞭解舊山線所蘊含的豐富意義。

觀樹教育基金會以一年又一季的時間,進行營區內的生態與人文資源的深入調查,再依此擬定成功營區再利用的整體計畫,以環境教育為核心,導入永續發展的概念,定名為「彰化成功營區綠色環境學習營地」,朝向環境學習中心的模式發展。

觀樹教育基金會以「100%玩米主義」作為「有機稻場」的主張,以及對自己的期許,希望能和大家在追求100%(完美)有機的道路上一起努力,也一同來「玩」出「米」的創意並以更具體的行動支持—吃台灣的米,愛台灣的山水。

衍生產業文化成果

雙峰木鴨工廠/三義丫箱寶

位於苗栗縣三義鄉的雙峰木鴨工廠,早期以製作精美木鴨(誘鴨)而聞名。然而隨著歐美保育觀念的興起,木鴨訂單也漸次減少,雙峰木鴨工廠呈現虧損狀況。2002年,觀樹教育基金會於認養三義舊山線期間,為了製作木製紀念商品,與雙峰木鴨工廠接觸,驚豔於廠內木鴨作品之精美,認為是重要的文化財產。

「鴨間稻」系列包裝設計

山水米公司(泉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於1998年開始,於苑裡推動並輔導當地農民進行有機米種植。為解決農民在有機耕種過程中,辛勤挲草、防制福壽螺之苦,約於2002年從宜蘭引進「稻鴨共作」耕作方式,並邀請觀樹教育基金會協助規劃此一耕作方式產出的有機米之相關包裝。

為了傳達有機種植、友善大地為目標,透過實地走訪苑裡有機農民,瞭解耕種技術與有機種植的理念,設計出不同於傳統稻米包裝的成果,並由觀樹教育基金會洪執行長定名為「鴨間稻」。目前「鴨間稻」已成為有機米市場中,相當知名的商品名稱。也因為有此一包裝設計案的合作,進一步促成了日後「有機稻場」的公益性委託。

宜蘭「溪和三代目」

觀樹教育基金會於2008年底開始,接受宜蘭縣工商策進會的委託,進行宜蘭縣數家欲轉型觀光工廠之傳統產業的解說展示規劃工作,希望藉由專業環境教育解說展示的規劃,可以更具體、深入的呈現宜蘭縣觀光工廠的內涵。其中,溪和冷凍食品實際由觀樹教育基金會的團隊操刀,執行整體解說展示的落實、完工。

溪和冷凍食品主要產品為台灣傳統市場常見之魩仔魚、小卷、丁香、四破魚。上述漁獲為台灣早期沿海地區「魚寮」業者,透過蒸煮處理之加工海產,為台灣近海漁業之重要產業文化。溪和冷凍食品早期亦為魚寮業者,近年已發展為一家符合HACCP歐盟規格之新建加工廠。經由本會企畫,將溪和冷凍食品重新定名為「溪和三代目」,取目前之經營者為該廠第三代經營者之意,作為創意發想與產業文化之原點,進行產業品牌形塑與整體解說展示的規劃,營造具有深厚漁業文化與傳統魚寮氛圍的展示販售空間。在展示解說中,亦強調魩仔魚保育與禁捕期之觀念,平衡外界對魩仔魚產業的負面印象。

此一創意企畫與展示規劃之落實,也讓溪和三代目成功強化企業形象,從一般傳統產業變身具有文化意涵的企業,並引進工廠直營概念,讓遊覽車觀光客直接進廠消費,帶動企業成長與營運客群的拓展,成為宜蘭其他觀光工廠觀摩的重要案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