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農友們通常都會同意,土壤的狀態好壞會影響果樹健康與否。然而,到底怎麼樣的土壤狀態才是好、土壤又是如何影響果園及果樹呢?
在剛結束甜柿套袋工作的九月天裡,我們邀請了大城土壤技術館館長陳興宗老師來到大雪山,帶我們認識土壤是什麼、又該如何管理果園土壤。在課堂一開始陳興宗老師就開宗明義的點出,果園土壤的管理在於生態平衡、以及養分循環兩大重點。果園的生態平衡與養分循環為何如此重要呢? 我們可以簡單的從土壤中的有機質來看,土壤有機質含有氮、磷、鉀等果樹所需各種營養元素,對種植農作物來說非常重要,通常一個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越高,果樹也就能越健康、越豐產。
當一個果園有豐富多元的生態,除了果樹外也存在著許多其他生物像是各種雜草、昆蟲、土壤動物與微生物們,這些生物以及他們的「屍體」、還有分解這些屍體後產生的腐植質,其實就共同構成了土壤中有機質。因此,在生態平衡的果園內,有著各種生物的「幫忙」,自然而然就能形成豐富的有機質,達到良好的養分循環,也省了我們花大錢去施用大量的有機質肥料。
理解土壤管理的兩大重點「生態平衡及養分循環」後,要更上一層樓前還必須要能判斷土壤狀態。土壤的狀態好壞,影響了果樹吸收水分及養分的能力。許多時候,即便農夫施了肥、澆了水,也不代表果樹就確實能運用到這些資源。在久經耕種的農田裡,地表下一到兩尺的土壤經常會形成平行於土表的層狀硬盤結構,這個硬盤曾就像是在土中灌了一層水泥般,即便天公降水、或農夫勤於澆灌,水分也難以順利下滲。
硬盤結構對於果園的壞處是環環相扣的,由於肥料跟著水走,當水的流動受硬盤層阻礙,肥份也因此無法向下輸送,難以被深層的果樹根系吸收。另一方面,水分與養分長期集中在地表淺層,就容易造成淺層根系缺氧、根系上浮,深層根系也因缺乏養分、水分逐漸衰弱,根圈生長受限後進而弱化整棵果樹的樹勢。
想要打破這樣的硬盤結構,可以靠著市面上的果園穿洞機、或水刀等機械幫忙,再配合深部施肥、澆水一步步改善。然而,其實最容易做到的方法,就是運用果園裡現有的野草來幫忙! 野草的根系強而有力,為了探尋任何一點可用的水分、養分而深入土壤,就成了最好的破土工具,來幫助我們破壞土壤中的層狀結構,陳興宗老師特別分享,相對於細葉的禾本科雜草,闊葉開花的雜草根系尤其深長,是果園最好的幫手。
在課堂間老師反覆提醒大家健康的草相對果園是好處多多的,不管是提供土壤豐富的有機質來源,還是覆蓋在地表調節溫度與水分,甚至是利用野草根系打破土壤硬盤層,這些都是草生栽培的好處!
後記:
農友們的轉念得來不易,轉念後要改變作法更是需要時間的醞釀,
課堂到最後聽到農友們的一句「對啦!就是要發草啦!」,
這樣的一句感嘆,或許就是起心動念的第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