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下旬梅雨鋒面接力南下,連續兩週全台都出現陣雨或雷雨,從早到晚幾乎都籠罩在淅淅瀝瀝的雨聲中。俗語中有「雙春兼閏月,雨水多到絕」的形容,今年的梅雨來的又猛又快,像是一波波雨彈轟炸台灣。
每年的梅雨季,是讓所有種植甜柿的農夫都膽戰心驚的時期。甜柿果實產量常隨著每一年樹體養分的變化而異動,因此有所謂「大小年」的隔年結果性差異,但「生理落果」才更是造成產量不穩定的主要原因,而梅雨季的長時間大量降雨就是引發甜柿生理落果的兇手之一。
一般來說,農友們習慣上進行環刻來預防大量落果,雖然俗稱叫「斷水」,不過可不要被這樣的名字騙了!環刻的原理其實與水分輸送無關,而是藉由破壞果樹表皮的韌皮部來抑制養分向下運送,讓營養能留存而促進著果,然而環刻畢竟還是傷害了樹木,容易造成樹勢衰弱老化,最好不要時常進行。
為了避免大量落果,氮肥的管理對甜柿來說就更為重要了,除了肥份的總量管理之外,控制肥份釋出供應給果樹營養的時間也是肥培管理的重點之一。舉例來說,如果在開春時期施了過量、且肥效供應緩慢的氮肥(像是過量的豆粕類有機質),導致甜柿在新梢生長期抽稍過於旺盛,且養分持續釋出使的果樹沒有在五月底就停稍,當梅雨季來臨時,連續多日日照不足影響葉片光合作用合成養分,枝條與果實就會容易過度競爭此時減產的養分;再加上根系所產生的乙烯,也因為土壤氧氣含量下降而無法順利擴散進入土壤,累積在根系中的乙烯改而向莖幹中擴散,最後與末端枝條中的離層素交互作用,最終的結果,就是果實不敵競爭而紛紛掉落了!
相較之下,同時具備有機質肥料性質、以及肥效快速特點的有機液肥,就非常適合作為甜柿追肥的使用。也因此,在五月的共學班課程,我們邀請了簡宣裕博士來講解有機液肥的特性與原理,並瞭解如何搭配甜柿的肥培管理來使用。
有機液肥製造的原理,是藉由微生物來分解水中的有機資材,在發酵過程中釋出氮、磷、鉀以及微量元素而形成的液體肥料,有些有機液肥甚至包含能夠防治病蟲害的拮抗物質呢。<參考資料:台南改良場 有機液肥製作與應用>
以甜柿而言,在柿子開花結小果時,可以每五天連續兩次補充高鉀有機液肥,來避免樹體氮與磷鉀比例失調而引發的落果;到果實著色期時,則可施用高鉀有機液肥來幫助果實著色並提升甜度。在水源不足時,也可以進行葉面施肥迅速提供甜柿需要的水分及養分。老師特別跟大家分享,要自製發酵中所需的微生物菌源其實一點都不難,只需要將市售合法的堆肥等比例混合糖蜜,加入清水後通氣1-2天就是簡易好用的菌源了!
其實,落果現象難以完全避免、氣候的變化人們也難掌控,更別忘了梅雨季過後,還有颱風季即將來臨呢!農夫們只能靠著日常中的果園管理控管樹體營養,來努力減少生理落果的損害,要想吃到甜又脆的甜柿,還真是不容易呢!
照片小記:
大雪山上的林農們大多是在清明節後會進行斷水,至於要斷哪裡、斷多深,各家的手法形形色色,甚至連工具都有手工自製的獨家設計,像是武功祕笈一樣各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