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新農夫朋友——柑橘農

邦寧 2013-09-13

被稱作「苗栗榖倉」的苑裡沖積扇平原,其東、北兩側淺山丘陵圍繞,在這些淺山環境中,除了谷地裡梯田散佈,還有溪流、水塘、住家、果園與保留林木的山丘,是標準的「里山」環境。我們尚在「有機稻場」時,認識的多半是有機稻農,去年三月成立「裡山塾」後,我們開始熟悉蕉埔里這個新環境,也開始認識新農友。

蕉埔里山的丘陵環境,過往其實也是梯田遍佈,但是因為稻田收入偏低,谷地裡的收成又受到雨量、氣候、日照的影響,不知何時開始,有人引入文旦種植,收入不錯,開始吸引大家跟進,後來又陸續引入其他柑橘作物品種,造就今日蕉埔地區多樣化的柑橘種植環境。「裡山塾」成立不久,我們決定要認識在地柑橘農,甚至到果園里舉辦活動,因此,透過在蕉埔國小任職的在地朋友介紹,我們開始認識蕉埔的柑橘農友。

第一位農友就是「卵石砌田埂.再現」活動的國寶級講師鄧阿伯,他管理了很大面積的桶柑園,應該算是在地產量最多的農友。阿伯雖然瞭解種草生栽培等友善環境的耕種方式,對他跟果樹都好,但柑橘樹從小苗種下算起,也要三、五年才能有一定產出,面對轉型可能面對天牛、病害而折損果樹的風險,阿伯總是搖搖頭,漸漸的,我們好像也能體會這樣矛盾的心情。

另一位農友,其柑橘園位在谷地中,有一條小小的匯流溪,是以生態豐富,我們曾觀察到螃蟹喔!園子所在坡地也不陡,我們在這個果園辦了幾次「里山柑橘香」活動。不過,園子的用藥問題卻是我們的難題之一。曾有一次要辦活動前,園主卻因為販仔的要求,怕柑橘被果蠅叮所以要全面噴藥,所以我們就不敢貿然再帶大家去園子拜訪了。

之後,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了邱姓農友,他的園子在結果之後就不再用藥,果實很醜卻不損甘甜,雜草也盡量以機器割除,冬季缺水時期,他的園子不像鄰近的果園還需要抽水灌溉。他的水果都靠熟客或路過的訪客購買,我們在他的園子辦了幾次活動後,也應顧客要求,開始小部分的「宅配」服務。

還有位農友是在隔壁的石鎮里,他是個本土畫家,果園稱為「嚴柚園」。或許是來自屏東蓮霧種植的靈感,其照顧果樹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加鹽」(真的!)。依據他的實驗心得,灑了鹽的果樹結出的柚子確實比較好吃,只是鹽份要控制好,不然果樹也會受損。

我們也在馬路邊碰上一位拖著小籃子要去賣菜的年輕農友,隻身回來照料無人管顧的老宅與果園。跟他約了想談一談果園的事,但他以忙碌推辭。某天,他竟然自己突然出現,告訴我們他的文旦採收了,要我們去拍照。他的園子很野放,甚至有野兔出沒,也從言談中感受得到他是多麼希望能採不用藥的方式,正在努力中。我們很想跟他合作,到他的園子舉辦活動,讓更多人能認識他以及他的文旦。但他卻以不方便為由拒絕了我們,大概是怕我們攪亂了他忙碌的務農生活、也打擾了園子的生態吧!

今年我們開始跟「佳樂果園」的張先生接觸,雖然其果園仍會用藥,但採用草生栽培。聊天之中,才知道其父親也曾使用除草劑,但是用藥之後,人走過園子小腿總會發癢,所以不再使用除草劑,張先生接手後也延續此一作法,因此「佳樂果園」已經採行草生栽培25年以上了!張先生本身進修過有機農業課程,對相關作法跟技術有一定了解,但大概是少了個人在後面推他一把,對有機農業還不是很有信心,且因為果樹收入不好,他往往要出外打工賺錢,然後缺乏時間照顧果園,因此用藥的次數也不多,但,對我們來說,這是我們喜歡的栽培方式呢!

認識了這些農友之後,我們也對蕉埔的柑橘產業有了基礎的了解。因為大家多半還是採用傳統的種植方式,在銷售上也多半交給「販仔」,價格容易被壓低,因為果農多半已經年長,在體力考量下大都使用除草劑,卻也容易讓果園的土壤劣化。我們開始想像,是不是可以在蕉埔里山推動草生栽培呢?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取代用藥?那些疏果跟落果,有沒有可能再利用?如果我們安排了相關的課程,這些農友們願意一起來學習嗎?有沒有機會讓蕉埔里山的柑橘擁有一個響亮的自有品牌呢?當然,消費者的力量也很重要,所以,我們也會持續舉辦活動,不管是「里山柑橘香」,或是「來去里山住一晚」,都希望透過活動,讓消費者與柑橘農面對面,給予這些辛苦的生產者最實質的支持。

據說,今年在地的農友要重組柚子產銷班,我們對於此有著小小的期待,希望還能再進一步地藉由與在地組織的聯繫,認識更多的柑橘農友,大家一起來想想蕉埔里山的柑橘產業可以往哪一個好的方向前進。當然,也歡迎大家能透過參加「里山柑橘香」的方式跟我們一同深入探訪在地的柑橘農與產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