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蘭余班長的葡萄園

每次見到卓蘭余明政班長的葡萄園,都會想要在葡萄園底下鋪上野餐巾,坐在葡萄園底下來一場野餐,因為這片綠油油的草地實在太美了。

一開始我們誤以為余班長是透過更新草種才達到如今漂亮整齊、近乎純禾本科草種的果園植生,事實不然。透過採訪才得知,這是透過余班長經常性割草,每次約僅留下五公分高度,藉此抑制了植株較為高大的草種,留下了較為低矮的草種。此一作法十分適合在地勢平坦的果園,余班長採用平推式的割草機,而非揹負式割草機,因此雜草管理作業相對輕鬆許多。余班長的作法,剛好印證了台灣大學農藝學系黃文達教授的說法:透過經常性割草,以人擇的方式,可以協助低矮草種取得競爭優勢,淘汰高大草種,讓農友未來雜草管理更輕鬆。

儘管大部分的時候,余班長會定期割草,不過在非常時期,余班長也會選擇不割草。譬如2018年春季,長達三個月未下雨,六月份葡萄園下的雜草高度來到近三十公分,與往常綠油油草皮截然不同,余班長表示缺水期不割草,把草留高保護土壤,如此一來土壤水分的蒸散減少,就可以不用引水灌溉。

二十多年前,余班長到日本學習農耕技術,帶回草生栽培的作法在卓蘭開始實踐。一開始,週邊的果農也取笑他不除草。不過余班長堅持草生栽培的作法,同時精進自給的栽培技術,隨後,余班長葡萄園常常成為農業改良場觀摩學習的果園,因為這樣的機緣也讓更多農友了解草生栽培對葡萄的好處。目前卓蘭地區大部分的葡萄園都盡量採用草生栽培,以避免除草劑傷害葡萄的根系,不過,如果仔細比較鄰近的葡萄園,會發現像余班長管理的如此細緻之果園還不多呢!

您可能也會喜歡…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