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里程
食物不止「怎麼生產」很重要,「從哪裡來」也一樣重要。長途運輸的食物,過程中會消耗許多化石燃料,也會產生許多污染。這就是所謂「食物里程」的概念。
因應這個問題,有人提出「百哩飲食」的概念,主張所吃的東西應該都要來自一百英里的範圍內。如果以這個概念來看的話,台灣人只要吃台灣生產的東西就對了。
如果是關於食物都從國外進口導致人民的糧食供應沒有保障的議題,那會放在「糧食自給率」的項目中。
關於食物里程這個議題,目前我們有的資料比較少,未來有機會再慢慢補上。
![]() |
書籍:《Twinkie, Deconstructed》《Twinkie, Deconstructed》,中文可以翻作《解構奶油夾心蛋糕》,是在《一座發燒小行星的未來飲食法》第一章裡提到的,目前應該還沒有中文版。在小行星裡提到它,主要是在說現代許多食品都經過了許多加工,加工越多,對環境的影響就越大。 上網查到這本書的官網,還挺有趣的...(繼續閱讀) |
![]() |
誰是買菜高手?我們常說,消費者的飲食選擇可以改變這個世界。事實上,在每一次飲食選擇的過程中,我們都在對產品的生產方式、產銷流程、食物里程高低等投出神聖的一票。如果在教學遊戲中可以模擬買菜的過程,並且融入「食物里程」、「當季當令」或友善環境耕種的概念,大家不僅可以在遊戲中快樂學習,也可以很快地掌握與飲食選擇...(繼續閱讀) |
![]() |
有故事的火鍋我們平常吃的食物是哪裡來的呢?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是「店裡買的」。如果能夠有一餐,吃的東西我們都知道是哪裡來的,也知道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將會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或許,在冬天的時候,可以煮個「有故事的火鍋」,身子暖了連心也是暖暖的喔。 「故事」是從何而來?「有故事的火鍋」又是如何發...(繼續閱讀) |
